青春在实干中绽放 —— 记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优秀学子宋延祥

作者:时间:2025-09-12点击数:

在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校园里,2022 级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宋延祥的名字,早已与 “优秀” 二字紧密相连。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,他不仅在学业上名列前茅,在科技创新、社会实践等领域也硕果累累,更以扎实的积累实现了高质量升本,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榜样。

深耕学业,筑牢升本根基

“知识是攀登的基石,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,才能在更高处看到风景。” 这是宋延祥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他行动的指南。进入大学以来,他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,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,课堂上专注听讲,积极与老师互动;课后及时复习,深入钻研专业知识。凭借着这份不懈的努力,他连续两年保持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,先后荣获 2023-2024 学年国家奖学金、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,为高质量升本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。

在学习过程中,宋延祥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,而是主动拓展学习边界。他广泛阅读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前沿文献,关注行业动态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。这种深入探究的学习态度,不仅让他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培养了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,这在升本备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科创赋能,提升综合素养

对于工科学生而言,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,这也是升本考核中的重要考量因素。宋延祥在这方面展现出了突出的才华和潜力。他主导研发了 3 项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,这些专利聚焦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实际难题,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,充分展现了他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。

以赛促学是宋延祥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。作为队长,他带领团队在 2024 “建行杯” 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二等奖;他主导的项目还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、“挑战杯・建设银行” 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、山东省大学生创客大赛二等奖;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项目也先后获得 “挑战杯”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、2024 “建行杯” 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三等奖,累计获得省部级竞赛奖项 7 项。

在一次次竞赛中,宋延祥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、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,更对专业知识有了更灵活的运用。这些经历成为他升本路上的重要加分项,让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。

躬身实践,锤炼责任担当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舞台。宋延祥积极投身各类实践活动,在服务他人、奉献社会的过程中锤炼自己的责任担当,这也为他的高质量升本增添了厚重的底色。

他两度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,积极助力技术推广与产教融合,在与企业和行业专家的交流中,拓宽了视野,加深了对行业的认知。他还深度参与学校教学能力大赛课程录制,为学校斩获多项奖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作为班长与辅导员助理,宋延祥更是尽职尽责。他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,及时反映同学们的需求和问题;组织学术互助小组,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;贴心关怀每一位同学,协调解决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。在他的带领下,班级获评校级优秀集体。这些管理和服务工作,培养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、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,让他在升本面试等环节中表现出色。

目标笃定,实现高质量升本

“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。” 宋延祥从入学之初就明确了升本的目标,并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清晰的规划。他深知,高质量升本不仅需要优异的学业成绩,更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。因此,他在学业、科创、实践等各方面齐头并进,不断提升自己。

在升本备考阶段,他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充分运用起来。扎实的专业基础让他在理论考试中从容应对;丰富的科创经历让他在专业面试中能够侃侃而谈,展现出对专业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潜力;实践中锤炼的综合素质让他在综合素质测评中脱颖而出。最终,宋延祥凭借着全面的表现,成功考入菏泽学院,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。

从课堂到大赛,从班级管理到技术攻关,宋延祥始终保持着 “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” 的信念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,只要锚定目标,脚踏实地,就一定能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,实现高质量的成长与飞跃。



山东化工职业学院—化学工程学院     版权所有
地址: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江东三街01177号
联系电话:0536-7575519     邮编:261000